工资增长、地区分布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生产率论文,工资论文,因素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下简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的政策导向,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本中得以延续和强调。“同步增长”原则代替以往的“两低于”原则,是分配观念上的重大调整。那么在实践中我国劳动报酬(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是否同步?从宏观、微观角度应当如何理解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工资分配中如何把握“同步增长”原则呢?事实上,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是初次分配领域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天津、河南、浙江和内蒙古的实地调研情况显示,“十一五”期间各地职工工资货币增长总体均落后于劳动生产率,但实际涨幅关系正好相反。各地劳动生产率计量与管理基础均比较薄弱。受访对象普遍认为,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意义;劳动生产率增长应当作为决定工资增长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微观实践中不能简单,机械地将“同步”理解为“同比例增长”;要实现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者共同努力。
一、全面正确解读“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原则
第一,国家提出“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分配原则的核心目标是要调整初次分配格局。第二,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等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持续增加劳动报酬的根本途径。第三,“劳动报酬同步增长”的实质是要求全社会各类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都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长,工作重点是关注弱势群体劳动报酬的增长,避免将劳动报酬增长简单等同于工资增长。第四,“同步增长”应当解读为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报酬同趋势的、合理的增长,不能盲目理解为“同比例增长”。
二、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努力实现“同步增长”
第一,以劳动生产率的货币和实际增长作为工资增长的前提。第二,强化劳动生产率管理,夯实基础。逐步推广对实际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实际增速的使用,反映劳动要素实际产出与实际回报的关系。第三,完善工资指导线测算模型。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187faf9283dc9a8f7f0be1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