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的“联发”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0年,小企业申请到的专利只占全球专利数5%,如今这个数已达三分之一,而且还在不断攀升。
以研发能力著称的宝洁公司意识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一套全球创新模式再也不能撑起今天的天空。如果想要企业内部员工迸发创造力,并不容易。
2000年,新技术爆炸给宝洁的研发预算带来更大压力,公司股票从每股118美元下滑到52美元,丢失近一半市场。宝洁公司生产力达到成熟顶峰之际,创新成本的上升速度却高过生产力增长率。
在宝洁十万火急时,新任CEO拉弗雷(A. G. Lafley)改变了公司以前的“关门创新”模式。他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车库可能都有人能想出一个对宝洁有意义的创新,而全球学术界及工业界至少有150万名科学家拥有与宝洁公司相关的专业知识或技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开发它们呢?
从此,宝洁公司开始把一般公司研发改名为联发(Connect+De-velop,C+D),即“联系开发”,使新产品中至少50%由非雇员完成。
拉弗雷说:“联发将成为统治21世纪的主要创新模式,多数公司拒绝外界创新,无疑降低了自己的收益。”
现在,宝洁公司拥有40名“技术企业家”,专门负责搜索互联网、数据库和科学文献,以大海捞针的方式,从中寻找重要的技术突破。
同时,公司还在互联网上加入三个科学家网络。第一个是NineSigma.com将50多万名研究人员联结在一起。宝洁公司可以在上面发帖子,提出技术问题,从世界各地得到各种建议性的解决方案,方案合适就买下来。
第二个是InnoCentive.com,该网是美国礼来制药公司(Eli Lil-ly)的下属分公司,联结7万名科学家,也主要为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最后一家是宝洁与礼来一起创办的YourEncore.com,该网主要联结已退休科学家,他们可提供咨询。
外部创新与内部研发结合的“联发”理念,彻底改变了宝洁公司的创新过程,降低了创新失败率,节省了研发费用,获得的收益也越来越多。六年来,公司股价已经增长两倍多。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1bc08598513ca20748e0cc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