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企“短命”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命论文,民企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零7个月。当过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民营企业家张果喜指出:怎样让民营企业活得长一点,做得强一点,对社会的贡献大一点,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张果喜认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大、约束少,但是如果引导不好,监督不力,其自身往往难以把握方向,容易出问题。再就是过多炒作个人财富,不利于社会稳定。
张果喜的观点恰恰与众多民营企业老板唱了反调,他们说约束多,环境不够宽松,而张果喜 却认为是约束少,监督不力。就目前来说,我国对民营企业的法律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监督、约束、引导力度显然十分薄弱。有的民营企业老板成了百万富翁后,就不知怎么好,致富不思源,缺乏富而思进的思想且不说,还到国外挥霍,包养二奶养情妇。这些现象不仅有悖于社会公德,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企业发展。反思一下对富人的炒作,有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味道。有多少人关注民营企业的“短命”现象,关心和帮助过那些曾经是民营企业主而现在是一无所有的人?又有多少人分析、总结过他们为什么失败,让他们的失败之因成为后人主鉴?更要反思的是,在发展民营经济成为时代大潮的今天,政府及全社会该通过何种方式扶持民营企业?扶持的过程本身,是否需要讲究章法、遵循合法与理性的程序?
过分炒作容易造成虚假富豪的产生,影响民营企业的诚信度是很显然的。曾经炒作得轰轰烈烈,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富”的牟其中,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是“中国首骗”。类似这样的炒作其实很多,这对于民营企业的诚信度的确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容易诱导少数党性不强、原则性不强的领导干部犯罪。对财富的认定,我国的法制还不完善,那些所谓排行调查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就不得而知。
不可忽视这种现象,众多的民营企业生在春天里,却难过冬日寒。在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是“政策下的蛋”,逢春而发,遇热出壳,也就是柳传志先生所说的“孵蛋说”。但是这些春天生发的企业如果不善于捕捉政治大气候的商机,发展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和张果喜同时代出名的那10多位“著名企业家”,有的已被历史的滚滚潮流所淹没。牟其中如果不是从“中国首富”变为“中国首骗”,人们早已把他淡忘。这些人经不起严冬,是因为他们过去一路顺风,步步赶点,企业扩展很快,但一个风浪打来就会翻船。
民营企业的“短命”,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他们“短命”往往涉及贷款无归,这也是金融部门较少扶持民营企业的一个原因。欠债还带来纠纷,造成更多的下岗人员。如何遏制民营企业的“短命”,使他们健康地发展?笔者以为,在鼓励、支持、引导的前提下,政府多加监督也必不可少。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1cc2fcc4275d7b0b7b0cd6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