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家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随着客家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近年来不少学者与相关学术研究单位加大了推动客家学学科建设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从罗香林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客家研究导论》、倡设客家学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客家研究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后又经吴泽、王东、张维安等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客家研究或客家学科建设具有了深厚的现实及学理基础。
一般意义上而言,一个学科的设立,需要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相应的学术研究机构或群体、公开发行的刊物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几个方面的支撑。在目前人文社会科学越来越趋向综合的情况下,形成特定的研究方法并非易事,客家研究本来也一直是在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观照下,采用这些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的。可以说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时间节点,需要对前期的客家研究状况做一个整体的把握,总结相应的经验与教训,展望未来,确立目标与方向,将更具学理基础的客家研究或客家学推向新高度。
客家学学科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历程,殊非易事。需要专家学者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严肃的探讨,达成相应的、基本的共识。共识不是要将学说定于一尊,不是不鼓励学术争鸣,而是一个学科得以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科得以发展的前提。客家学学科建设为促进相应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平台,客家研究涉及到的问题都可以而且应该得到充分的讨论,这是将客家研究推向深入的契机,也是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本刊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客家历史文化研究,为客家研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在客家研究的进程中贡献着自身的一份力量,藉此机会,诚心邀请各位客家研究学者惠赐佳作,共同推动客家研究向前发展。
客家文博编辑部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1dc752ba50cb91edc43034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