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抗病抗倒国审小麦新品种—泛麦5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小麦论文,超高产论文,泛麦论文,抗倒国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审编号国审麦2005007。
品种来源冀5418/京泛309//周麦13。
2005年,产权单位与安徽皖垦种业潘村湖农场种子公司合作开发泛麦5号,并授权潘村湖农场种子公司在安徽、江苏区域生产销售,以及参加良种补贴事宜。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与对照豫麦49号相当。幼苗匍匐,叶小窄细,浓绿色,分蘖力强。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穗层整齐,旗叶窄上冲,穗下节长,茎叶蜡质重,长相清秀。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一般,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3.4万穗,穗粒数37粒,千粒重38.2克。苗势一般,抗寒性较好,抗倒伏能力强,抗病性好。
经农业部谷物检测检验中心检测:容重805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35%,湿面筋含量27%,沉降值28.6毫升,吸水率54.4%,面团形成时间4.2分钟,稳定时间7.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14E.U.,拉伸面积55平方厘米,属强筋优质小麦。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9.8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4%(极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19.6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5.0%(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5公斤,比对照增产6.4%;2006~2007年度,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暨新品种展示试验,在30个参试品种中,泛麦5号名列半冬性组第二位,产量水平562.7公斤/亩,比对照皖麦19增产15%。
试验示范 2002年开始,本公司就着手进行泛麦5号的示范试验(原引进名:原泛5号),在本公司农科所的试验示范中一直表现突出,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抗倒的优良特性,特别适合黄淮片麦区种植;2005年公司与产权单位合作,并开始大面积繁殖泛麦5号,产量年年超千斤,并创下农场建场以来小麦最高单产记录(656公斤/亩),受到省、地市农委高度重视,并与2005年开始列为安徽省秋种苗头品种,进入省良种补贴项目。2006~2007年度,被省农委列为重点推广品种,同年秋季,在安徽六安地区、阜阳地区、亳州地区、宿州地区、蚌埠地区、滁州地区大面积进入良种补贴,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喜爱,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10~25日,高肥水地块每亩适宜基本苗12~16万苗,一般地块每亩适宜基本苗16~18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和赤霉病。
适宜区域该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联系电话:0551-2812608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22cdfd630c1663d546365f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