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为杨绛《裴多》中译一辩论文

为杨绛《裴多》中译一辩

龚 刚

(澳门大学 中文系)

网上流传一篇批评杨绛《裴多》中译的帖子。《裴多》作为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一篇,是杨绛于钱锺书逝世后所译,探讨的是生死及灵魂不朽等问题。

据说批杨帖的作者吕行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古典哲学专业本科生。仔细看了他的批判文章,原来那么大一篇,主要就是揪住杨绛把music译成音乐而不是教育,以及杨绛“不懂”柏拉图看不起诗人(因诗人编故事、哲人讲道理)这两点,就一再表示“震惊”。

除了上述两项平台系统的功能之外,精品课程的在线申请系统同样也是高校教学资源库平台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新增了一些特色专业的特色课程。此类院校在进行内部高校教学资源库平台设计时,基于JavaEE系统,将更多的精品课程申请流程纳入系统平台中。

看来,吕行才是未有对柏拉图、苏格拉底思想的全体大观。他不懂乐教,也不懂诗人是对创作者的泛称,就像亚里斯多德的poetics,其实是文学原理,后世什克洛夫斯基的散文理论,其实也是文学原理。现在的文学博士还被称为哲学博士,即doctor of philosophy,简写为PhD。此处的哲学,乃古希腊原意,意指爱智慧(philo-sophia,love of wisdom)。是不是应该震惊道,我们的学位名也错了,从此不敢自称PhD? (有浙江大学学友补充道,“好玩,古典时代,poetics,art,music都可以指代一切文学艺术”, “想想水浒里的博士只是个卖茶的小二哥”)

吕行也不懂编故事与讲道理,文学手法与哲学思辨,并非截然对立,柏拉图以对话和比喻(洞穴喻、太阳喻、雄蜂喻等)说理,庄子以寓言说理,文学性很强。吾所开创之哲学叙事学的关注点之一,即是哲学思辨的诗性与叙事性。

另外,柏拉图只是主张将“煽情”的诗人赶出城邦,以确保理性主导,并不排斥中正平和的诗教、乐教。

此次战役中,起初法军劣势明显,但是到1914年9月4日,法军总司令霞飞决定发动反攻。经过艰难的反击,9月6日,初战告捷。然而德军旋即增兵,法军又陷入险境,急需增援。困难又摆在了法军面前,铁路已不能用于运输,时间紧急,徒步行军只会耽误时机。军车数量又少,远不够运送军队的需要。还有什么办法呢?

本来,商榷是好事,但这种抹倒前贤的大批判文风,令人反感。另外,初学者的最大毛病就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然后认为一就是一切。这种毛病年轻气盛者易犯,戒之戒之。

文章编号 :2096-1901(2019)03-0108-01

作者简介: 龚刚,澳门大学南国人文研究中心学术总监、中文系博导,扬州大学客席讲座教授,《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编委、审稿专家。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2370efe8fe17114c7deb8a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