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区的民族民间文化叠层关系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区论文,民间文化论文,民族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梵净山区现实态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织关系,结合历史遗迹与典籍记载的资料,很容易看出这一地区民族文化的叠层关系是存在的,而且比较明显。就位次而言,仡佬族文化可能是叠层关系中的“底层”,是这片区域的早期文化;苗族文化位于“中间层”;汉族、土家族文化位于“表层”。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深入到宗教文化这个层面,才有可能揭示这片区域民族民间“文化活体”相互嵌入、相互促成变化的关键力量之所在。民族民间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在梵净山的叠垒结果,大多是“历史事件的锁定”。
从“局域”文化的“自组织活力”来看,梵净山的现有文化叠层结构,是比较缺少自我强化聚合力度的内敛要素的。在这样的“文化资本”结构下,要对梵净山现有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进行“有效的扰动”,使之合成新的符合时代话语和消费旨趣的极有魅力的品质,最关键的是创造条件使得佛教、傩戏和苗族之巫,能够在世俗化和市场化的情况下,共同建构梵净山宗教文化新的“神性地位”,以生成异于其他区域文化的品质特点。其次,对现存民间宗教文化的“扰动性引导”,要把“奇方妙药”与原生性宗教文化进行联系并推广,以确立文化产品的消费与健康旅游在这片区域旅游理念中的新锁定。
摘自《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24~30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237a2be2648c47b0bbf261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