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张 倩 刘晓玲* 330022
【摘 要】硅酸的制取是高中化学课标必修 1 主题三模块无机物及其应用中的内容。然而由于教材实验未能给出确切的浓度,导致很多师生在进行此项实验时,并未能做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对课堂实施的效果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正交实验,寻求了制取硅酸的最优条件,分析其原因,有利于教学工作地展开。
【关键词】硅酸制取 正交法 最优值 胶体
硅酸的制取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 1模块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实践深刻认识胶体的相关性质。硅酸盐广泛用于防腐、铸造、油田、钻井和各种高档涂料中。还可用于肥皂、医药、耐火材料的生产。硅酸制成的硅胶在石油化工、食品领域、甚至是喷墨打印技术上都有不凡贡献[1]。
按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材内容进行硅酸制取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在试管中加入 3~5mlNa2SiO3 溶液(饱和溶液按 1:2或 1:3 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震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静置。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理论上可观察的现象:滴加了酚酞的溶液由红色变浅,最后直至无色,而制取出的产物是絮状的液体,用激光照射,能形成明亮的“通路”[2]。
论文作者:张倩 刘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27093e1902f6143f44f08f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