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守成易奢”怪圈,从根上破除“心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怪圈论文,心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秦唐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朝代,但都走了一条由奢侈而亡国之路。翻一翻历史,又何止这两个王朝?“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但为什么不同朝代的人们,会踏上同一条覆灭之路?原因就在于创业易俭,守成易奢。
翻检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轨迹:艰难创业时往往背负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能够做到筚路蓝缕、毁家纾难;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于是暮气取代朝气,安逸磨平斗志,贪图奢华享乐。于家于国,这种“守成易奢”的历史怪圈,能走出者多兴盛,不能走出者必败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党始终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坚决反对享乐主义、狠刹奢靡之风的原因所在。
如何走出“守成易奢”的怪圈?答案是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现在全党上下反“四风”,制度的刚性显示出强大威力,奢靡享乐之风成为过街老鼠。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而歪风之所以容易反弹,很大程度上也源于缺失自我节制的力量。贪图享乐、好逸恶劳,人之“心贼”。若不能从根本上破除“心贼”,奢靡享乐往往就会趁外在压力减弱时频频冒出。在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深山老林中的豪华接待中心,那些机关餐厅中的星级酒店,那些大隐于市的私人会所,即是这种“心贼”所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走上坡路,越不能松弛懈怠;越是做大事业,越需要勤勉守拙。各级干部应当深深懂得,“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手中的权与钱,都来自人民,不是自己的,何来奢侈享乐的资本?又怎敢让权力成为谋取奢华的工具?恒念物力维艰,多思民之不易,坚持过紧日子,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才能远灾避祸,避免历史先盛后衰的怪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篇《阿房宫赋》,值得常读,更应常警。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300a0c04909a5a80bb8260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