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禽皮下气肿症的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肉禽论文,皮下论文,气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流行病学
该症并无特定病原,发生时无明显季节性、无性别差异,无传染性。一般见于禽类和鸟类,常见于肉雏禽,笔者临诊主要见于肉鸡和肉鸽。
二、病因
主要是由禽类和鸟类具有气囊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的。若饲养管理不当(如提拿粗暴、饲养密度过大等),造成气囊破裂、或胸部骨折,从而使气体溢于或串入皮下,引起皮下气肿。
三、临诊症状
常见颈部臌胀,欲称肿脖子或气嗉,也见于胸腹部和两羽内侧部膨胀,轻者只局限某一部位,重者可以逐步向周围扩散,外观皮肤发红发亮,羽毛逆立,叩诊时呈鼓音。若不及时治疗,随着气肿增大,病禽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呆立、呼吸困难,时间过长,衰竭死亡。
四、防治
要控制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防止气囊破裂和骨折。这就要求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供足够的饲槽和饮水器,以防采食和饮水时,禽群相互拥挤摔伤。
2.提供适宜的舍内环境,确保禽群安静不炸群。
3.提供适宜的饲养密度,以防禽群争斗。
4.免疫和转群捕捉时,严禁粗暴摔伤和扭伤等。
一旦发生本病,最好的办法是用较粗针头烧后刺破臌胀皮肤,这样刺破口不易愈合,气体可随时排出,缓解症状,逐渐痊愈。若针头不烧红,需多次放气才奏效,且刺破口较易愈合。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33c6e1ac45d9823a89500f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