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肉鸽生产潜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肉鸽论文,潜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肉鸽饲养作为一种新兴的特种养殖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诞生,又伴随着香港、东南亚乳鸽市场的大量需求而兴起。1982年首先在广东开始饲养,1986年由南向北发展,1988年、1993年曾两度滑坡,目前发展仍不稳定,地区间不平衡,广东等地发展较快,规模较大,档次较高。我省年饲养量也已超过5000万只,淮安等地已形成区域特色,成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增长点。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种混杂、退化,生产力下降;原料饲喂,营养需要无标准,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乳鸽销售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等。要挖掘肉鸽生产潜力,须做
到以下几点:
规模化发展
从以往特种养殖的一个奇特现象———“少的卖不了,多的不够卖”看,肉鸽养殖必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成不了市场,更谈不上发展。起点高,规模大,舍得资金、技术、人力、管理等投入,各方面精打细算,成本减少,可形成规模效益,而且也容易培育和建立。需要注意的是,上规模,上档次,不能盲目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控力度,防止出现盲目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特种养殖业不能搞小而全、封闭式的独立生产经营方式,应根据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要求,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经营策略,大规模地组织分工、分业生产,使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相对集中地投入,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与规模效应,减少恶性竞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形成区域规模和区域特色。政府有关部门应把肉鸽产业化生产经营纳入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项目范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培植和建设一批大型鸽场、乳鸽加工厂,销售、服务公司等龙头企业;培育和建设一批乳鸽专业批发市场;培养一批精干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大发展力度,加快鸽业产业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水平。
定标准创名牌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举措。鸽业生产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制定产品规格、质量标准、卫生要求、加工细则等。在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创立品牌,包括肉鸽的品种及深加工的产品、市场、营销公司、经纪人等,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力地推动肉鸽产业化的发展。
联系电话:025-4390278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35d1320e18e9fd830e8502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