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两岸同姓大学_大学论文

同名同姓的两岸大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岸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的风云变幻,使海峡两岸出现了很多看似相识却陌生的事情。就拿大专院校来说吧,大陆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台湾也有这些大学(东吴大学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

台湾清华于1956年“复校”,它从原子科学研究所起步,慢慢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理工大学,进而扩大到人文科学领域。如今,学校设有7个学院、17个学系和18个独立研究所,是台湾数一数二的大学。有趣的是,学校的校史介绍还是从北京清华大学开始算起,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印象中与北京清华大学是一样的。有台湾朋友介绍说,台湾清华出来的学生比较有人文气息。

台湾交通大学虽然比台湾清华大学建立晚了两年,但两个学校几乎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且都设在新竹。交通大学的电子研究所,为台湾电子科技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台湾第一台电视发射机、第一台电子计算器、第一个激光器、集成电路,都是由这个电子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同时,研究所也培养了许多电子信息科技方面的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交通大学与台大、清华大学一样,成为岛内位列三甲的学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第一个高科技园区选址也在新竹,与这两所著名大学非常有关联,形成了相当理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

台湾的中山大学1980年才开始建校,校址选在风景宜人的高雄西子湾。经过20多年的辛勤经营,中山大学从创校的4个学系、两个研究所、学生189人,发展成为今天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学、社会科学6个学院,共计14个学系、28个硕士班、18个博士班、学生5196人的南台湾的教学科研重地。台湾中山大学的海洋科学研究和教学尤其出名。

台湾的东吴大学于1951年开始建立时,只是在台北市汉口街借屋设立的东吴补习学校,当时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3科,另设比较法律1科,限大学肄业两年者报考。1954年,因办校成效显著,提升为东吴大学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4系并附设外文系,成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经过几十年的耕耘,如今东吴大学已成为岛内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法律系更是闻名遐迩。有趣的是,东吴大学的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台湾的这些学校,除了暨南国际大学外,都从大陆时期的创校日计算校史。而且,与大陆相对应的学校有着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这也算适时之举吧。

摘自《环球时报》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36f104b61e0a9ea0578872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