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杨凌农民“两药”治市场常见问题_农民论文

杨凌农民“两服药”治了市场通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病论文,农民论文,市场论文,杨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灵活安排错季生产 巧妙转变经营方式

近年来,变幻无常的市场让许多农民朋友望而生畏:原本很好的种植项目,可到了农产品大量上市时,偏偏赶上“低价寒潮”。“丰产不丰收”、“丰产就赔本”几乎成了大宗农产品的通病。然而,陕西杨凌的农民通过灵活安排错季生产和转变经营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

杨村乡南庄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该村菜农以种植西红柿和黄瓜为主。然而这两样大宗蔬菜常常是集中上市,由于供大于求,价格太低,少有钱赚。2005年该村菜农李新和转变经营思路,在大棚里搞起了草莓和礼品西(甜)瓜间作套种,打起了错季上市这张牌。当地农民说,大棚草莓和礼品西(甜)瓜间作套种有三大好处:一是9月份种上草莓,从元旦直到第二年“五一”都可以采摘上市,抓住了这一段时间草莓供不应求的商机;二是来年2月份在草莓行间移栽礼品西瓜,6月份礼品西瓜开始采摘上市,能持续到七八月份;三是草莓采摘完后再把草莓秧移栽到棚外,还可把健壮植株作为种苗卖给其他农民,又赚一笔。

同样,猕猴桃种植大村崔西沟村在前两年也遇到了销售难关,也是依靠变通的“活”法,不但解决了果品销售的难题,还通过搞民俗旅游挣了大钱。

由于猕猴桃的产量高、储存期短,每年猕猴桃集中销售时,价格降到了每斤五六毛钱人们还在为销售发愁,有些农民甚至连本钱都收不回来。从2004年开始,崔西沟村人受杨凌搞农业观光旅游的启发,想到了搞乡村游把市场引到家门口的办法。崔西沟党支部书记刘智峰说,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城里人对农村生活情有独钟,每逢节假日特别喜欢到农村过“进农家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采农家果、娱农家乐”的休闲生活。这两年,崔西沟村相继建成猕猴桃、柿子、苹果等风情观光园,形成果树没成熟前观光、成熟后采摘的特色农家旅游项目。如今,地还是那块地,猕猴桃还是那个品种,猕猴桃的身价却成倍增加,已经卖到了每斤五、六块钱。仅仅两年的时间,“农家乐”小院也由原来的7家发展到目前的30多家,崔西沟村人均年收入,也由原来的不足千元达到了目前的3800多元。

(杨天凯)

(摘自《农业信息周刊》2006.11.28.②

联系电话:0351-7122943)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372c52ecae160f7ab13e9c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