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与人力资本贡献_人力资本论文

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部门论文,与非论文,人力资本论文,差异论文,工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的Smith早在1977年就对本国公有部门与私有部门之间存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探讨,随后关于部门工资差异的问题各国都出现了大量的讨论。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比较分析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借此探讨其背后的工资决定机制。

本文使用2005年7月在上海、浙江和福建三省市进行的“家庭动态与财富代际流动抽样调查”(简称为PSFD)的数据,调查对象为年龄在25-68岁的个人。在删除工资信息和个人信息不完整的样本后,国有部门(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样本量为579,非国有部门(包括集体、私营、个体、三资企业)样本量为2527。本文首先描述了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和人力资本水平,之后使用两阶段模型分析了两个部门的工资决定机制的差异。分别对两个部门的工资方程进行估计,然后,使用Blinder(1973)和Oaxaca(1973)的方法将工资差异分解为两部分——由特征、禀赋差异带来的可解释部分和不可解释部分。最后,按照Machado-Mata分解方法,利用bootstrap技术构建反事实工资分布,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在不同分位数上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

本文研究发现国有部门有着比非国有部门更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同时国有部门也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结构。在考虑了部门选择偏差的影响后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国有部门的工资优势中有80%以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尤其在工资分布的高端,人力资本的作用更突出,并且更高的教育程度倾向于获得更高的报酬率。这说明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中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并不均匀,它随着工资由高分位点向低分位点逐渐降低,与此相应的是工资溢价随工资由高分位点向低分位点逐渐升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有部门“共享式”的工资决定模式。由此形成了在工资分布高端,工资差异完全体现为人力资本的差异,而在工资分布的低端,工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也即溢价。这种情况必然造成资源浪费,损害国有部门的竞争力,所以国有部门应当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的报酬机制,遵循市场原则,提高效率。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3dced2127536ad4eaad506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