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为什么对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比较新的?_企业规模论文

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为何历久弥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久弥新论文,要素论文,收入分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始于1995年前后,至2007年达到最低点,下降了十余个百分点;即便在剔除2004年统计核算方法变化的影响之后,下降幅度仍大于六个百分点。最近数年下降趋势虽然有所减缓,但仍徘徊于45%左右的低位。

       现有实证文献结论中的相悖之处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例如,在中国,企业规模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尚未明确。现有文献中,企业规模一般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但回归估计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张杰等(2012)使用固定资产净额的对数值衡量企业规模,魏下海等(2013a、b)使用员工人数的对数值衡量企业规模,均发现企业规模其有正向影响:而林志帆和赵秋运(2015)使用销售额的对数值衡量企业规模,在多种设定和分样本中都得到显著为负的结论。结论的差异既可能源自于变量选取、样本数据、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的不同,也可能是由于企业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间存在未知的非线性关系,而求得一个稳健的结论与明晰的影响机制应当成为学者们的努力方向。

       诸如土地价格的上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税收制度的改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等因素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薪酬制度、雇佣决策与劳动收入份额,此为“前因”的研究;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在宏微观层面的“后果”,仍有待探索。一个研究热点的经久不衰需要广大的学者不断去探索可能的发展方向,去吸收借鉴其余领域研究的精华;正是国内外一大批经济学者的不懈努力才使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得以历久弥新。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44f5886107fb5d9bbe10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