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家乐福赚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乐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零售业所面临的各种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实际上综合体现了国有主体经营商业渠道在面临上、下游民营和市场主导商业理性时的弊病:追求并利用资源垄断获取不正当收益、着重各环节参与人的既得利益和短期利益、重规模轻效益等等。
这正是上海零售业主流运营商普遍亏损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零售业总体快速增长达年均10%以上、现代零售渠道增长速度高达年均50%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扩张和赚钱是不会发生冲突的;除非该零售商的扩张逻辑及模式与市场需求和资金效益严重背离。
其次,如果具体对比家乐福和联华近几年的扩张业绩,可以看出家乐福销售额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7%,新店开张速度仅为年均24%,每店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8%左右,联华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尽管也高达年均69%,但其开店的平均速度却高达89%,这也意味着每家新店平均销售额年均减少10%以上。这表明该类扩张的规模效益,并没有定量的实证。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
第三,众所周知,沃尔玛或家乐福等国外巨头在国内扩张除了面临各类政策性限制外,它们还面临着全国性的供货企业及经销商的缺乏。但阻碍国外零售巨头在中国实现规模效益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同样对本土零售业巨头产生影响。据判断,国内各零售业巨头的扩张,总部除了主导商业环节细节操作和帮助店面布置外,几乎没有系统的指导方案。这正是导致联华5年内扩展到6000家店时的利润率目标仍是2001年的1%的原因。
第四,对中国快速消费品的市场分析表明,51个二级城市的零售渠道向现代形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消费者购买力及其分布如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在这样一种地域、市场差异极大的环境中追求快速扩张,必须有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及明确的战略布局来支撑;而这两者,正是中国零售业巨头的致命弱点。
与这种战略、经营缺陷可能会带来的扩张失误相比,体制上的不足及经销商等各类既得利益者对效益的负面效果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这样看来,国外巨头现在面临的扩展行政制约,在中长期也许更有利于它们避免短期泡沫,更有利于它们守株待兔式地在3-5年后把股东效益偏低及资金运作精疲力竭的本土零售商的精华部分,从容地廉价接收。
中国和上海零售业巨头应该开始反思他们的快速扩张战略,正视上述严峻的问题。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48f425b862b07e6a8b670a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