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豆腐蛋与性状描述_人物描写论文

豆腐鸡蛋与人物描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豆腐论文,鸡蛋论文,人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会描写人物、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吗?读一读下面两则笑话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笑林·豆腐》(明代浮白主人):有个人请客吃饭,只有一样菜:豆腐。主人说:“豆腐是我的性命,我觉得豆腐这东西比什么菜都好吃。”过了几天,此人到客人家去吃饭,客人记得他喜欢吃豆腐,便把肉同豆腐、鱼同豆腐烧在一起。只见那人专拣鱼、肉吃。客人说:“豆腐是你的性命,今天为什么不吃豆腐了?”那人答道:“见了鱼、肉,连性命都不要了。”

《世说新语·吃鸡蛋》(南北朝·刘义庆):王蓝田性急。尝(曾经)食鸡子,以箸(筷)刺之不得,便大怒,举(向上托)以掷(扔)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停),乃(就)下地以履(jī,鞋)齿患蹍(niǎn踩)之。又不得。瞋(chēn瞪眼)甚,复(又)于地取纳(放进)口中,啮(nìe咬)破即吐之。

这两则笑话都着重表现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其性格鲜明而又独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者是个吝啬鬼,这个吝啬鬼既吝啬又贪婪,说话倒也挺率直,竟然不知“无耻”二字;后者是个火暴脾气急性子的人,其情节未免有些夸张,但现实生活中确也不乏其人。

这两则笑话在写作技巧上很有特色,很值得学习借鉴。其一抓典型写特征。作者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从日常生活的许多事物中分别选取最能说明问题的“吃豆腐”、“吃鸡蛋”小事一桩。前者请客吃饭,视豆腐如同性命一样珍贵,作客吃饭,专拣鱼、肉不顾性命(豆腐),其吝啬之情、贪婪之状,多么可笑而又多么逼真!后者用筷子夹鸡蛋吃,夹不起来就连盘子一同往地上摔,鸡蛋在地上旋转不止,就用脚去踩,踩不着就用手去抓来放到嘴里咬,鸡蛋咬破了可嘴皮也被刺破了。其性格之急、脾气之暴,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状。吃豆腐、吃鸡蛋尚且如此,其为人、为事岂不可想而知!由此可获以一斑略见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神之效。其二抓对比互相映衬,抓细节选准动词。前者如“请客吃饭”与“作客吃饭”两相对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有说服力;后者如吃鸡蛋抓住“刺”(求快)、“掷”(大怒)、“蹍”(暴怒)、“啮”(怒甚)、“吐”(自作自受)等动词写其动作细节,生动传神,不禁令人捧腹大笑,难以忘怀。其三片言居要,提纲挈领。前者以“豆腐”为题,文章便围绕对待“吃豆腐”与“不吃豆腐”这一不同态度上,反映其吝啬、贪婪、自私的性格特点;后者开篇“王蓝田性急”一句即点明中心,随即摆出事实予以论证,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怎样描写人物、刻画人物性格,从中不亦可以获得借鉴么!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48f6c423120715fa8e9f41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