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22: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怎样“海外抄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抄底论文,中国汽车论文,自主论文,海外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业界不断传出各种品牌收购的说法,不论是上汽收购通用,或是奇瑞并购克莱斯勒,多数人都将焦点集中在资本整合事件的“眼球效应”上,而对于海外品牌能否给中国自主品牌带来长久的市场效应这一本质问题缺少深度探讨。
这里,笔者以回顾、分析中国汽车品牌历史与属性的方式谈谈自主品牌的另一种国际化道路。
过去20年,如果说中国汽车有品牌的话,最大的品牌属性应该就是“低价”,靠这个优势,企业打得了半壁江山,也满足了汽车供应不足、国民收入较低的国情需要。但是,中国汽车企业越来越发现,靠高能耗、廉价劳动力、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不能维持得更久,尤其是在国家加入WTO之后、整个汽车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压力越来越大。
众所周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在市场营销中缺少的可能就是一个“品牌沉淀”。因此,在美国三大巨头纷纷落马之时,海内外媒体将中国的上海汽车、东风汽车、奇瑞股份等几大实力派集团可以收购海外品牌作为“千载难逢”的机遇去评论。
然而,且抛开并购将面对的美国本地化限制条件、企业整合消化方面的困难和代价,最根本的问题是这种“短平快”的品牌吞并模式能否真正符合市场需求。历史上,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通用吞并悍马、萨博和霍顿等品牌,福特吞并捷豹、路虎和沃尔沃等品牌,等等,最终的结局仍不是失败吗?如此看来,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中,“过继别人家的孩子继承家业”始终靠不住。
无论如何,中国汽车应该铭记“孩子还是自己的好”这句话。笔者深信,中国汽车在品牌国别属性上的“劣势”迟早会消失殆尽。三四百年前,西方的利玛窦、南怀仁等人来我中华朝拜、传教之时,不是效仿祖先留长辫、着长袍吗?国家强,则百姓强;国家强,则企业强,这是不辩的历史真理。
至此,我们能肯定的是,中国汽车一定要打造国际名牌。但是,究竟要不要收购国外品牌?
这里,有一个事实值得中国汽车人注意。不久之前,有海外的汽车经销商曾经告诉过奇瑞,“必须用中国奇瑞的品牌,你要换了别的牌子,消费者还不认。”笔者进一步了解到,这个占中国汽车出口量近50%的奇瑞品牌汽车已经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奔驰,其中,“东方之子”在有些国家甚至卖到3万美元以上。当然,这一切基于我国的自主汽车技术符合世界各国的要求——即使在民族工业排外性较强的俄罗斯,奇瑞也成为了当前唯一满足该国苛刻技术标准的中国品牌。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4aaac1146f2c65b2e76bdd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