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心理学系的建立_心理学论文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心理学系科的创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系论文,中国近代论文,生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一种新型学术落户异邦,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由零散的个体传播到有组织的系统建设,都与该学科的体制化或制度化创建存有莫大关系。知识传播的制度化包括知识体系的学科化和专业化,按照沃勒斯坦的解释,主要是指知识取得自律的制度化形式,形成以生产新知识、培养知识创造者为宗旨的永久性制度结构。在中国近代新型学术建立过程中,留学生新知识分子群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深受西方现代学术理念浸染,深谙知识传播中学科制度化的重要性,在归国后,进入高等教育机关,不仅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次完整地移植到中国来,而且身体力行,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制度化的奠基人,在科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0世纪20年代初,留学欧美的心理学专业人才陆续学成归国,国内各大学纷纷利用这一时机,扩充心理学课程,创办心理学系。截止到30年代初期,共有21所院校设立了心理学系,从此学科的体制化建设步入正轨,心理学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完成这一转变的是以留学生尤其是以留美生为主体的国人传播阵容。然而,对于心理学系的归属问题在当时各大学中却不尽一致。大部分心理学系隶属教育学院,有的也隶属理学院和文学院。如此的系科格局分布揭示了当时国人尤其是以留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心态,即期望以心理学为科学工具,通过对教育的改造,以达教育科学化的功利心态。不仅如此,心理学系的归属在当时也常常是变动不居的,即同一学校,往往亦经过数次变更,或列入哲学系,或列入文学系。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心理学传播初期学人对心理学科的不同认识以及当时学科制度化的不健全与无序化。

以系科建立为标志的心理学制度化工作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这并不代表以后的发展一帆风顺。事实上,当时中国各大学的心理学系一直是游离于现实与学术的夹缝之间而举步维艰。尤其3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学制变更,心理学系的发展明显式微:学程大为减少,学系次第取消,使方兴未艾之中国心理学遭受重创。

面对学科化建设萧条的局面,留学生心理学者并没有因此丧失对心理学的信心。他们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争取社会对心理学的了解、重视与支持,同时坚定同行的信心,为刚刚起步孱弱的中国心理学鼓吹呐喊。综上所述,正是在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学者的努力下我国各大学的心理学系才得以次第成立,也正是由于他们对待学术的执著精神和乐观态度才使得心理学系科在近代中国风雨飘摇的环境下才得以幸存,为以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留学生心理学者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其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4b09bd527941b2d0eb4282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