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敏感与钝感
●付薇
如果在职场上被领导批评,总是沉浸在烦恼和思虑中无法自拔?在与他人相处时敏感多疑,总认为他人的言辞是在冒犯自己?那你可能缺少了一种重要的能力—钝感力!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当深度为27、训练子树为100时,模型表现比较稳定且效果最佳,因此,在后面我们随机森林的的深度统一采用27,训练子树统一采用100。
“钝感力”这一概念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所谓的钝感,是与敏感相对的,但钝感力并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
相比敏感、激进、张扬的人而言,具有钝感力的人更易在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相处。
生活中,若总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去争个高下,拼个输赢,到头来不止伤了感情,还为自己添堵。何不培养一下钝感力,让自己拥有积极心态与健康生活?我们可以:
○为他人假设一个善意的动机。除非有证据表明对方是恶意的,否则,先假定其意图是高尚的。
○克服自我中心思维。同事的坏心情可能与你无关,老板对你的忽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最近心烦意乱。
○等别人的话说完了再下结论。你会发现到最后,你根本没有受到冒犯。
○遇到不公,情绪激动时,试着问自己:“我这么失态是为了什么?真的有这么严重吗?”告诉自己,那些貌似冒犯自己的人,同样有权利坚持自己的观点。
以信息增益率最大的属性为根节点,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尿量、末梢循环和凝血酶原时间的信息增益率为无穷大,进一步通过对烧伤病理属性-救治方案信息表和原始病理数据分析可知,烧伤患者在不同烧伤情况下尿量、末梢循环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这是由于住院烧伤患者经过急诊救治后个别属性指标趋于稳定,收集到的数据为正常值,在构建决策树时此 3 项属性可忽略。因此,选择意识状态属性进行分枝进一步分析,意识状态为“不清醒”与烧伤程度为“重度”,对应的归类都为 F3,该处形成叶节点。结合临床经验,此处选择烧伤程度属性进行分枝最为恰当,烧伤程度取“轻度”“中度”时对应的归类均不唯一,为 F1 或 F2。
国内对普洱茶在贮藏过程的陈化研究开始于2002年,研究主要围绕着三大方面,分别是:①茶叶自身影响因素分析;②外界影响因素分析;③仓储过程中茶叶内涵物质、理化指标和品质的变化趋势。
○好好对待自己,努力提升自己。这种自我接受会降低自身的敏感度,少受到伤害。
○接受别人的不完美。如果你希望别人按你的思路说话,或者希望别人都和你一样善良、有同情心,那你会很容易感觉被冒犯。
不过,钝感力虽好,也要适度。同时也需要适度的敏感力,善解人意,了解他人的想法,这些都需要敏感力。
(编辑/戎毅)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4b3823a5bb5591054a75f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