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教材有瑕疵,教学需谨慎论文_周克敏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铁路中学 744000

语文教材会有瑕疵吗?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就发现在七到九年级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四篇文章是明显存在瑕疵的,教学中我们需谨慎面对,方可不为教材所误导。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王几何》,该文这样结尾:

“王玉琳是父亲马仁海的毛根儿朋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只从这句来看,它交代了父亲马仁海和王几何老师的相互关系,并无大碍,然而,回读文章下面的语句:“几十年后。我依然可以对天发誓:这是我这辈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畅、最厉害的一次。”“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我不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既然,王几何老师语言如此幽默,教艺如此之高,身为毛根儿朋友的父亲却没有向我透露过一丝一毫王几何老师的幽默信息,这可能吗?

文章中又有这样的一笔:“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从“我”的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心态看,“我”当然是不知道王几何老师底细的,试想,“我”要学几何了,结识新老师了,可“我”的父亲仍然不向“我”透露一丝一毫毛根儿朋友王几何老师的几何信息,这又是可信的吗?

文章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开篇,层层推进情节,王几何老师的形象,本至倒数第二段,已完全树立起来了,更何况,本段中对王几何老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尽可结尾了。

“这堂课的喜剧效果让42个中学生一辈子铭记在心,让42个少年永远记住他们的中学时代:有一位业务水平极高、人人都盼望他上课的幽默风趣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做王玉琳,绰号叫做王几何。”

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加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关系做结尾,纯属画蛇添足之举,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知道,记叙文的标题有这样几种作用,或为线索,或概括事件,但从来没有一个以复姓为标题的,按此逻辑,难道说,我们也可以将《隆中对》改成《诸葛》吗?

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还有一篇文章是《曹刿论战》,它与《公输》在背景上有相似之处,我认为,我们不妨以此为例,组织学生来一个拟标题比赛,学生说不定会拟一个《公输班止战》的题目出来,这样,我们既修改了题目,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论文作者:周克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1e7b11a0290f02f5b8ed7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