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关于我国审计模式选择的思考_审计计划论文

关于我国审计模式选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审计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自从内部控制与审计相结合以来,审计成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动力之一,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审计模式的变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目前,我国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都提出要抛弃传统详细审计方法,以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199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实施的“独立审计准则”在审计模式的选用上强调了制度基础审计。也有一部分人提出,应直接与西方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审计理论与实践接轨,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法。

我们认为,审计模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和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审计环境、企业管理控制水平、内部控制的发展水平、审计理论水平以及审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审计模式演变的规律,从而获得关于如何选择审计模式的正确认识。

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看,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尚不健全、完善;另一方面,掌握现代经济与审计理论知识的高层次人才还很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在大部分企业中有计划地推行制度基础审计法,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促进我国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造就一批兼备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审计人才,这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必经阶段。

随着我国加入WTO,会计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在此环境下,企业经济业务内容不断丰富,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内部控制逐步完善;同时,审计人员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一切均为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实行准备了必要条件。而另一方面,企业将被推向市场,从而面临来自多方面的风险,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因此,如何控制审计风险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而审计风险观念,审计风险决策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法,对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均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除这两种审计模式外,账项基础审计目前在我国还有其存在的领域,其优点是直观、准确。在今天的弊端审计中,仍须采用这种模式。

总之,审计人员采用何种审计模式对企业进行审计,既要考虑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也要考虑企业的内控水平。但总的来说,应以推行制度基础审计为主,辅之以适当的账项基础审计。对于风险基础审计来说,只有具备较高素质审计人员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试点,但何时在我国推广实行将取决于我国经济与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风险基础审计法是审计现代化的标志,是我国审计模式发展的方向。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43a0f6ec454840f8cb3ce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