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人力资本流动与地区发展差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选择论文,人力资本论文,差异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术进步和创新在不同的经济体表现迥异,最终导致初始条件相似的经济体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发展轨迹,为了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我们考虑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变迁的原子——生产性部门的企业家。当具有不同人力资源的个人在生产性职业和非生产的寻租性职业之间做出选择时,他们的行为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财产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个人对不同职业的选择。
本文使用了Murphy和 Shleifer多地区人力资本流动,技术变迁,以及发展差异的模型。
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以及地区间发展差异问题。文章从一个经济体微观结构的角度入手,认为决定一个地区长期经济发展动力的决定因素,是一个经济体中生产性部门和寻租性部门的相对规模。当一个地区寻租行为泛滥时,生产性部门的利润必受到严重的侵害。在短期,通过压缩生产性部门而降低总收入。但是一个更重要的效应为,生产性部门的萎缩必然对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长期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财产保护制度更完善的地区具有更强的长期经济发展动力,表现出更好的长期经济发展状况。人力资本在地区间的流动大大加剧了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而技术的扩散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差异。
用上面的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问题和地区间发展差异问题时,一方面,当前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强劲的前提下,微观企业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从而引发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否可以持续,是否最终将陷于拉美化贫困陷阱的担忧。对比本文的模型,更完善的财产保护制度可以减少企业家所受到的寻租者的攫取,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成为企业家,进一步减轻政府作为“合法”寻租者的角色。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当落后地区存在更为庞大的寻租性部门时,将不存在如新古典理论的要素报酬的均等变化,进而经济发展过程也不会最终趋同。为了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除了加快技术扩散外,只能是落后地区取得更大程度财产保护制度的改善,以“制度租金”抵消“技术租金”。因而,法制的进步、政府角色的转变将在缩小地区间差异方面起决定作用。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4cc182726ce519facdcb6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