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彰显汉字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不感兴趣,就不想学习,即使勉强地学习也会感到是沉重的负担。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学习字词时,关注的是汉字词的本身,如果学生感觉很难,没有意思,就不愿意学习。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国的文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字词教学中能够渗透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讲解一些学生不知道的造字规律,学生就能感受到有意思,愿意学习。
二、在阅读理解中咬文嚼字
1.教师先明确学习方法。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要想读懂、读好大狮子和小狮子的形态的句子,老师有一个好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象,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画面,你就能读懂、读好这些句子啦!我们来试试吧!这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方法阅读、想象。
2.感受大狮子的形态。(1)自读想象: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不能想象出画面?(2)理解“昂头长吼”,(3)读好“低头听声”,(4)想象着两只大狮子不同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3.感受小狮子的形态。教师采取了阅读想象的方法。教师教学设计效果评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 抓住“倚”“藏”“按”三个动词采取多种方法 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去体会、感受小狮子的形态各异, 能使想象更加深入,有助于感悟石狮的灵性,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整体回顾。在整体感知石狮子形态各异的特点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卢沟桥的狮子视频,再现了石狮“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画面,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读中理解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使学生深受启发,升华了情感。
5.结合课文内容特点,有效训练学生表达。本段话的最后,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石狮子的不同样子,这时,教师抓住了这个教学空白处,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时,用上“有的_____,好像_____;这种句式练习表达。进而理解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是这样设计的: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他们有的_____,好像_____;有的_____,好像_____;还有的 _____,好像_____。”
把学习、理解、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四个层次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词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运用。
论文作者:张爱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5506b3e77ab7cfcd0ac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