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萍 甘肃省榆中县定远小学 730100
轰轰烈烈的课改已经进行了快一年了,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困惑。从写教案这一块来说,确实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事们无不拍手称快,但随之而来的新的课型又让人深感困惑。
先就感受课而言: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体,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更需要感性的接触、点燃和熏陶。语文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积聚与抒发。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的无字书,是滋润儿童心灵的甘泉,他们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松愉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是“走进大自然”,我让学生感受这一组课文时,先给他们周末两天的时间让他们确确实实走进大自然,自由体验自己生活的环境,然后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结果孩子们的发言令人惊喜不已:有的针对虫子的生活作了详细的记录,有的找到了张家界自然景观的图片……其中有一个同学在说到雨景时联想到了春雨的缠绵、秋雨的瑟瑟,特别是那阴雨连绵的夏季,时不时乌云滚动,闪电劈雷,狂风骤雨,那么的气势磅砣,那么的震悍天地,这种感觉简直是无言可喻、无可比拟。
回到课堂后,我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反复的朗读感悟山雨的美丽以及索溪峪的“野”。因为课前我让学生有了走进生活世界的基础,有了感性经验的平台,再来感受本组课文,对于极富想象力、创造性的儿童来说,无疑是给他们奠定了抒发情感的基石,提供了自由发挥的舞台,从而也自然缩短了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距离。
因此我觉得所谓的感受课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文本知识,更要放手让孩子们去感受跟课文相关的生活本身。
通过孩子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对课文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进入认识环节,也就是生本教学的第二类课型:认识课。我个人认为这个课型叫研讨课更为恰当,因为这一环节是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的环节,不管是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解决个体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这一环节基本解决了跟课文相关的所有疑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生本教学理念。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认识课环节的主旨所在。
论文作者:刘小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6555bb22514305821e0f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