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信贷对农民增收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信贷论文,农民增收论文,我国农业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运用1980~2005年的数据分析了农业信贷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论表明,农业信贷对农民增收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信贷构成我国农民增收的一个Granger原因,同时农业信贷和人均收入的各决定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由于中国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业信贷导致资本替代劳动,产生了反生产力的后果。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提高我国农业信贷收入支持效应的几点政策建议。
1.政府对信贷投向的指导常常会出现偏差,导致资金使用效率极为低下。政府需要在农业信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如何使农业信贷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则应有更慎重的考虑。
2.政府将信贷计划视为增加农村资本存量的一条捷径,但却忽略了贷款不一定代表资本。应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促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效率提高,提高农村地区的资本形成能力。
3.长期以来各种农业信贷政策设计总是将农业信贷局限于仅为或主要为农业提供贷款服务,忽视了对农村非农产业的支持,而事实上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非农收入实际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我国农业信贷应跳出产业视角,增加对农村多种产业活动、多种经济成分的信贷支持,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民收入增长。
4.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对“三农”的投入,强化了农业信贷的财政作用,即“金融行为财政化”,不仅影响了财政支农效应,而且直接影响了农业信贷项目(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金融不能代替财政职能,必须处理好财政和金融的定位以及两者的协调、分工问题。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ae5595d4b3e39860128b0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