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折纸活动中运用趣味性语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趣味性论文,语言论文,活动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折纸属于模仿性工艺活动,它要求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较长时间地保持兴趣,仔细地操作才能顺利完成。趣味性的语言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可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指导幼儿的折纸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可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折啄木鸟时,我先出示一棵“苹果树”,然后说:“我是苹果树,我的身上生了好多虫子,它们咬坏了我的叶子、果子,小朋友,你们折只啄木鸟给我治治病,好吗?”短短的几句话,使幼儿感到新奇、有趣,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跟着我动手折叠起来。
2.运用趣味性语言,可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折纸技巧。在折叠过程中,幼儿往往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急于折下一步。结果折出来的成品很粗糙,玩起来容易散开。只用一般的语言提示和要求效果并不好。例如,在教幼儿折风车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这句话不易理解,尽管我要求他们两边要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幼儿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虽几经纠正,但效果不佳,于是我就风趣地说:“大灰狼来了,请你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于是,孩子们怀着保护小白兔的情感,认真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并且与中心线也对齐了。从此,只要我一说把大门关紧,小朋友们立刻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而且折叠整齐,同时,也为以后理解相关的折叠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运用趣味性语言,可以解决在折纸活动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有一次,我刚说今天要学折衣服,立即有部分小朋友说道:“我会折,我会折衣服。”看来,有部分幼儿已从家长那儿学会了折叠衣服的方法,继续按计划教吧,这部分幼儿会不感兴趣,不教吧,另一部分幼儿却不会,怎么办?这时,我说:“今天,老师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看,好不好?”我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立刻不喊了,我将折纸“衣服”的四角拉出,说声“变”,一条“裤子”出来了;接着,我把三条“裤子”组装在一起,又粘上一根小纸条,说声“变”,一只“小狗”在向小朋友们点头摆尾。大家高兴得直拍手,刚才说会折衣服的小朋友,也跟大家一齐说道:“老师变得真好!”我让已会折衣服的小朋友跟我一起教不会折的小朋友,然后,再学变裤子和小狗。一个“变”字,不但使我及时解决了教学中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且也使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
图 晓尚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bd69d221a6f364fdc2c7d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