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11-02
脐疝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出生后脐处筋膜未闭,留有空隙,在哭闹、用力、便秘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致腹内容物(主要为小肠和大网膜),通过脐部缺损处突出体表,其表现为腹腔肠管向脐环突出比正常婴儿的脐部高1.5~2.0cm形成半球状[1]。婴儿满2岁后,脐环直径在2cm以上则需手术治疗,早期若能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可免除外科手术的痛苦。近年来,我科自制的脐疝中药包配合使用脐疝带治疗婴儿脐疝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6年1月年在我科治疗脐疝患儿178例,其中男102例,女76例;年龄<1岁。
2.治疗方法
2.1 制作中药粉
将吴茱萸9g、肉桂6g,丁香3g、白芨3g、研磨成细粉,放入压膜纸制成一个开口药袋后封口备用。
2.2 制作护脐带
用纯棉弹力布做成一条宽5.5cm,长约45~55cm的护脐带,其两端缝合粘粘布,(以不影响患儿腹式呼吸及脐部肌肉发育为宜)在护脐带中段内侧缝上一个纱布口袋,外侧用纱布覆盖一元钱硬币一枚,并用缝线固定一圈。
2.3使用方法
①当患儿安静时,取仰卧位,暴露腹部。②检查脐部及周围皮肤情况并用手指指腹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③将药包放置于护脐带的内侧纱布口袋内,护脐带缠绕婴儿腹部,内侧药包贴合脐部,调整松紧合适后粘牢护脐带即可。并嘱家属使用时应防水、防潮,沐浴后需擦干脐部水分后方可使用,遇湿要及时更换,中药包使用时间为2~4周,2~3个月为一个疗程。
3.治疗结果
经过对治疗患儿的追踪回访。治愈161例,治愈标准:经6个月以上不复发;有效12例,有效标准:3个月以上复发;无效5例。
附表
4.体会
脐疝又名脐突。其名出《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脐突》:“婴儿热在腹中,无所发泄,故频频伸引,睡卧不宁,努胀,其气冲入脐间,所以脐急肿赤,虚大光浮,名曰脐突。”以婴儿脐部突起,虚大光浮,按压肿物可推回腹内为主要表现的疝病类疾病。中医认为,脐疝的形成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气虚不摄所导致。我科配制的中药可收敛生肌、温中行气等功效。护脐带加压配和中药包治疗婴幼儿脐疝,通过加压压迫脐疝的同时,中药包的药物成分的还可通过皮肤渗透吸,产生的药物作用收使疝环逐渐缩小,使疝囊发生粘连而促进疝囊闭合。此方法使用方便,无痛苦,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夏苗静.《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1,41(2);121-121.
论文作者:梁惠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c2e364178d64955fe9ea6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