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家电三种生存状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电论文,三种论文,外资论文,生存状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以一个家电业记者的身份,目睹了多年来众多外资家电企业沉浮于中国市场的故事之后,刘斌为我们描述了三种淘金者的现状———日企:亟待“咸鱼翻身”;美企:深陷广种薄收之险境;欧企:后来者居上。
中国入世加速了外资家电进军中国的脚步。随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家电厂商将生产基地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家电业争夺的中心。除了本土家电企业外,以日、欧、美为代表的三大外资家电军团,已成为中国家电市场一支重要力量。回顾它们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探究外资家电在中国市场沉浮之谜,同时也许还可为中国本土家电企业了解和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日资家电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家电军团,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实力最强大的外资家电军团。但是随着中国本土家电企业如长虹、康佳、容声的崛起,以贸易作为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方式的日本家电产品,其最终避免不了被挤出中国市场的命运。但是在90年代中期在跨国企业纷纷以直接投资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捷径后,先入为主的日资家电企业本来完全可以抓住机会重新崛起,但是由于日资家电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轻视和其刻板的企业文化,使其再次丧失了在中国市场上的领先优势。
美资家电在整个外资家电军团中,相对来说是实力较弱的一个群体。随着美国经济向以软
件和网络、生物工程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家电业的日益衰落也就成为不争之事实。在中国市场能看到惠而浦、美泰克等依稀的身影。虽然美资家电在中国的投资缺少大手笔,美泰克与合肥荣事达的合资一次就投下七、八亿的真金白银,而惠而浦在中国也是一口气成立了数家合资企业,包括与北京雪花、上海水仙,成立冰箱、洗衣机合资工厂。
但是由于美资企业本身对中国市场认识并不充分及由此带来操作上的失误,最终落得一个广种薄收的结局。当然未来美资家电在中国的命运,也未必是一个失败的结局,而且很有可能是将中国的合资工厂变为这些大品牌在全球的生产基地之一。
欧洲家电也并非没有在中国遭受挫折,无论西门子,还是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上都一度面临撤资的危险。但是欧洲家电企业灵活应变的能力,最终挽救了其失败的命运。其实相对日本等其它外资家电企业来说,欧洲家电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但是在外资品牌中率先取得突破,本身也足以引人深思。实际上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作为跨国公司,在进军全球市场时,坚持国际化的操作手段和科学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适应性和本土化的方针才是立足之本。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19b759f5a3d025232b0d5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