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从语言哲学看货币的本质_语言哲学论文

从语言哲学看货币的本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货论文,本质论文,哲学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今中国现存经济学思想领域和大学正在施教的实际操作中,同时存在着几乎是不可通约的两大范式:一是深深根植于古典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是建立在边际分析基础之上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这两套经济学的分析语言体系有许多交叉和惊人的一致之处。严格来说,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继承、吸纳了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许多洞见,尽管他们拒绝了马克思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主流经济学在货币理论上的相通和相契,并不意味着在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所有问题都有答案、定论和一致意见了。恰恰相反,在当代经济学中牵涉经济学家最多、争议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围绕着货币及其相关话题而展开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货币?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一些当代主流经济学家说“货币是一种社会关系”,而新凯恩斯主义的明星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的年轻教授曼昆却说货币是“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购买其他人的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但是,无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当代主流经济学家的货币定义,还是曼昆的定义,好像对我们理解什么是货币并没有多少帮助。

在《社会实在的建构》第3章,塞尔举例说:我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纸币,反过来看,正过来看,发现它不过是一张由某种纤维素所制成的纸,面上印着某种颜色和符号。是什么使这片纸成为货币呢?塞尔的回答是,当且仅当人们都把这片纸认作是货币,即他们有了某种集体意向时,它才是货币。

当然,即使我们认为语言哲学家塞尔关于货币存在的原因在于人们集体意向性的观点是理论上的某种深入,但它也不意味着用这一思路界说货币就没有问题。

尽管货币的语言哲学界说有上述问题,但从语言哲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双重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的货币现象,却会发现古典和当代经济学家们常看不到的东西,得出与经典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主流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所不同的认识。

有了奥斯汀和塞尔关于以言行事、以言创造制度事实的语言哲学思路,有了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再加上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的“意见约同性”概念,我们似乎可以更切近理解“货币”这个玄妙东西了。货币是什么?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和交往中一种附带着人们的集体意向性和“意见约同性”的制度实在。或者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市场运行、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和人们生活游戏中“人们集体意向性的制度建构”。总之,货币是一种充满着、承载着和凝汇着人的“集体意向性”以及商品与劳务交换中的价值评估和使用中的“意见约同性”,并附着在某种可见对象(诸如贝壳、金银、印钞、银行卡、支票、战俘营和莫斯科市场中的香烟、雅普岛上的大石块等)上的一种制度实在或语言建构。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4767cbe9cbcb6df78c699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