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重视沙尘暴,探索可持续治沙之路--恢复林草植被是防沙的核心_沙尘暴论文

关注沙尘暴探索可持续防沙治沙道路——恢复林草植被是治沙核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植被论文,可持续论文,沙尘暴论文,道路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防沙治沙工作。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2000年,朱镕基总理在沙区视察时指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自2000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准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防沙治沙的投入。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这些都是我国防沙治沙事业难逢的历史机遇。

多年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10%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治理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践说明,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沙化土地是可以治理的,土地沙化扩展是可以遏制的。总结几十年来我国防沙治沙的经验和教训,防沙治沙必须以恢复林草植被为核心,以“防、治、用”为根本。

要搞好防沙治沙工作,首先要坚持以防为主,保护好沙区现有林草植被。以防为主,要突出一个“管”字,管住人为破坏。当前,造成我国土地沙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五滥”,即滥垦、滥伐、滥牧、滥采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994年—1999年全国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耕地达1.7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被撂荒成为流动和半固定沙地。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防止“五滥”的发生。

其次,要对现有沙化土地进行积极治理。治理要突出一个“综”字,运用综合措施、采取综合行动。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参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改良措施要综合运用;种乔、种灌和种草要综合设计,决不能以某一个气候指标来简单决定初始植被,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重视灌草,特别是灌木的作用。

沙要为人所“用”,这是我们防沙治沙的最终目标。物尽其用,才能更快地发展。中央决定实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一系列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既是加强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各地要紧紧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果业;加强现有天然草场保护,加快畜种结构调整;天然草场要由过去的畜牧业生产主战场的功能逐步向生态和旅游服务功能转变;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应逐步转移到农区。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50a2f8642eb9f78685a68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