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第15栏:企业家应有第三种精神_企业家论文

专栏15:企业家要有第三种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有论文,第三种论文,企业家论文,精神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在托马斯·弗里德曼“平的世界”中,全球化是产品和服务的全球供应链系统,企业家需要通过创新精神和领导力来促使自己在商业交往中更好发挥相对优势,那么,在当今“弯曲的世界”(戴维·斯密克语)中,企业家们被迫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而越是看不见前面的状况,他们就越需要一种能力——抵御危机甚至是化危为机的能力。笔者将其称之为企业家的“第三种精神”。

事实上,中国经济、中国商界乃至中国企业家都因这“第三种精神”而备受国际赞誉。前不久,被誉为“四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也将其目光转向了亚洲这个在危机中崛起的中流砥柱,并评选出“2009年亚大地区杰出商业领袖”——联想集团创始人及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日本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和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

在路透社看来,“亚太地区诸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2009年这百年不遇的危机中展现了超群的危机应对能力。借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空前经济刺激计划以及企业领军人物的果敢和韬略,这些公司成功走出经济低迷、需求下滑等逆境”,很显然这也是基于对亚洲企业家“第三种精神”的认知和肯定。

在笔者看来,这几个人共同的气质勾勒出了“第三种精神”的内涵,那就是从容淡定、应对危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危机,越能考验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更能考验其领导者的应变能力。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圣人之一的稻盛和夫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危机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竹子的竹节。如果一直很顺利,竹子就会很脆弱,但有了危机,有了那么多个竹节,企业就能抵御更大的危机。世界是弯的,远方不再有地平线,因此,企业家们也需一改“平”的思维,以“养竹人”的心态来面对未来。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7e210bfad9585d065daed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