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学好高一《经济生活》,打好政治学科基础论文_朱铁英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 116500

《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四本必修教材之一,主要是介绍生活中的经济常识。作为高中政治的入门课程,《经济生活》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而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虽认为《经济生活》教材比较易懂,但学习体系比较杂乱,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不知轻重,很难贯通。因此,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在《经济生活》这本教材中,其实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对矛盾,那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学习《经济生活》就要抓住生产力这条主线。

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已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同时,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而且发展又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呈现多层次性。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建立单一的公有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三、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客观上要求把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按一定比例配置给各个部门,也就是要求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四、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

我国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不均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按劳分配是主体,执行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它使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他们付出的劳动直接联系在一起,必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改革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五、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由一国社会化走向国际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日趋形成,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总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何忽视、干扰经济建设中心的思想与作法都是错误的。

论文作者:朱铁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90268ad14274e6bf39d7d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