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素养的不足及其解决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养论文,新课改论文,措施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有了快速的提高,在新课改进程中他们能够适应甚至得心应手;但也毋庸置疑,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有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在新课改所需的教育素养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表现为:(1)教育理念“虚知”。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实际上并没有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融入到他们的观念系统中,从而出现了形知而实未知、不愿或不能将所知付诸实践的教育理念“虚知”现象。(2)知识储备不足。许多教师只是懂得所教学科甚至只懂得某个年级段的某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学段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却是所知寥寥。在面对新教材时,他们在知识运用上常常感到有些捉襟见肘。(3)教学反思与课程开发意识薄弱。(4)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不尽人意。
作者建议:(1)要为教师减负。一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要理性化,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是万能的,把所有责任都压在教师身上。二是应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一般说来,教师的每日课时量在2-3节为宜,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其余的教育工作之中。此外,学校评价教师工作还需要理性化,尤其不应只重“量”而忽视了“质”。(2)学历进修应宽进严出。(3)切实保障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4)改进教师评价制度。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在教师评价中要力求评价标准的综合化,不能只看一点而不计其余,尤其是不能只看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而无视教师工作的其他层面,要看到教师学科教学的绩效、课程资源整合抑或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表现。[摘自《教育探索》(哈尔滨),2005.12.102~103]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9e7d0483aeb0f96a60d48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