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上的张申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上论文,中国论文,张申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北大历史上的知名教授的张申府,他在大故迭起、风云激荡的中国现代史上,可谓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的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但又长期被政治所冷落;是他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自己不久便又退出共产党。在科学思潮、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引进、传播和发展中,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五四知识分子中,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因此对他的研究和理解,也会使人们加深对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理解。
张申府是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转向共产主义的。1918年他和李大钊一同创办了《每周评论》,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1920年初,他参与了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筹备活动;在“南陈北李”间奔走串联。同年10月,与李大钊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并将张国焘发展进来。同年年末,他遵照陈独秀的指示来到巴黎,在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发展共产党员。在此,他介绍周恩来入党,组成中共旅法小组;不久又与周恩来一起将正在探求新路的朱德发展入党。1924年初春,张申府回国来到广州,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并任蒋介石的英、德文翻译。正是由于张申府的极力推荐,周恩来回国不久便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职。
张申府的思想深受罗素、罗曼罗兰等人的和平主义影响。在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大决战中,张申府一直反对内战、力主和平。当共产党节节胜利、即将进行淮海战役时,张申府仍在《观察》杂志上书生气十足地呼吁和平,要求双方停战。结果,自然受到胜利在望的共产党及民盟左派领导人的批判,并被开除出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申府供职北京图书馆,虽十分冷寂却也未能逃脱“右派”厄运,直到1978年始获“平反”。
(摘自《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a3df259ff5d7ebfd33643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