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农地制度的现状与创新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垦区论文,农地论文,路径论文,现状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坚持“稳定、完善、提高”的方针,实施“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改革,转换了国有农场传统的经营机制,促进了垦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随着垦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垦区现行农地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因此,进一步深化垦区农地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垦区新农村建设,实现垦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尤为必要。
首先,完善农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继续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推进以“两田制”为核心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
其次,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市场化。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稳定家庭农场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地流转。
妥善分流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地流转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流转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推行规模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实现风险效益的统一。规模大户家庭农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土地承包形式,就是规模大户家庭农场与国有农场以合同和契约形式,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技术水平,或个人或合伙或股份制出资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其承包土地的规模大,所承担的风险较大,所获得的利益相对也大。推行规模大户承包经营土地,给垦区的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第四,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地生产效率。一是以农地流动和相对集中为前提,不断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让一部分职工从土地上转移出去,从而减少农业人口,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
二是坚决引导职工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要多渠道、多途径转移富余人员,缓解人地矛盾,减轻土地压力。
三是坚定不移地加快撤队建区步伐。引导职工积极投身于畜牧养殖、有机食品、商贸流通行列中来,做好种植业富余人员的疏导教育工作,防止已转移的职工回流,用八至十年时间全面达到撤队建区目标,使95%以上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基本结束居民组的职能。
四是坚定不移地用先进农机具装备农业。垦区应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为90%以上的旱作面积配备大马力配套农机具,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
摘自《理论探讨》(哈尔滨),2006.4.82~84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a55650df29a82e7db0f20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