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吸虫论文,羊肝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往往无明显症状,多数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消瘦、贫血,粘膜苍白或黄染,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步行缓慢,在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体态消瘦、衰弱,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急性病羊多表现发热、不食、精神不振、易疲劳、排粘液性血便、全身颤抖,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
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病例可见肝脏肿大、质软,包膜有纤维素沉积,常见有2~5毫米长的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内有血红色液体。慢性病例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边缘钝圆,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胆管内膜粗糙,有磷酸盐沉积;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棕褐色液体,胸腹腔及心包内积液。
治疗 通常可采用丙硫苯咪唑(肠虫清)按每公斤体重20毫克,灌服;贫血严重、心率不齐、呼吸困难的病羊肌注板蓝根、复合维生素B、V[,B12]、血虫灭、卡那霉素;贫血较轻的可在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一般连用4~5日即可治愈。
预防 一是定期驱虫,根据本地区流行情况,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第一次可在秋末冬初10~11月份,第二次可在4~5月份;二是对畜粪及时清理堆积发酵,杀死虫卵;三是要注意饮水及饲草卫生,避开有椎实螺的地方放牧,以防感染囊蚴;四是给羊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
联系电话:0311-5815436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70d9fd2ae8b1b1446519e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