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玉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中心学校 810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166-01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逐年增多,学校教学设备逐步提高,各类仪器、电化教学手段也走进了我校校园,装上了微机,接通了远程教育网,开足开齐了大纲要求的各类课程和实验教学,虽然调动起了一大批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学质量却并没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在像我们一样的一大批山区的寄宿制学校。原因是在哪儿呢?本人以我校为例就制约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寺寨乡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而且是地处湟源县的脑山偏僻地区,全乡涉及13个自然行政村,而且这13个村也都是贫困乡村,土地贫瘠,农民收入不高,由于经济困难原因,再加上远离城市,接受新鲜信息,学生遇事和处事的意识与方式都远远不及城市中的孩子们,只局限于农村局部的生活环境现状,“坐井观天”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农村整体搬迁、乡村撤校使很多小伙伴都十分担心未来乡村的孩子如何上学。的确,乡村本来就是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地区,这样子已来,虽说优化了教育资源,但是一些学生的上学距离增加,乃至有些学生不得不选择寄宿制,很多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刚刚建立,就上寄宿学校,实属不易。另外,许多家长愿意承担高额的经济成本、人力成本把孩子送出乡村,去城镇租房、甚至打工买房让孩子到城镇上学,留下的大多是“无力择校”者。生源的不断流失,也加速了许多乡村学校的“自然消亡”。
再次,农村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作为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接受的思想文化方面素质都不很高,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有的甚至是文盲,因此,学生从小接受的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不足。家长对其子女受教育的目的也只局限于现在的时间,眼前的空间,不能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而且随着农村独生子女逐渐的普及,家长们也越来越溺爱自己的子女,使现在的农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感受到生活上的优裕,没有受到过逆境的锻炼,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足,缺乏远大报负和顽强的毅力,学生从小学习基础不扎实,厌学情绪严重,辍学情况严峻,这点在高年级较为显著。
当然制约着山区教育的问题还有很多,以上是本人就我校教育现状的几点浅见,不妥之处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论文作者:谈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712edfb0e2883a7a50767c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