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中国资本市场渴望“包容性增长”_中国资本市场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渴求“包容性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包容性论文,中国资本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概念,不仅清晰地提出了一条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路线,而且也为资本市场的市场化道路确立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可谓不快,但由于一开始就定位于“为企业融资服务”,使得一些基本问题长期无法解决。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沪深股市,由于需要为国企脱困排忧解难而引进了不少资质平平乃至原本不够格的公司,后来又为了保壳而“该退不退”,助长了至今不衰的壳资源重组投机炒作之风。创业板市场中一些“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倍超募发行”现象,严重透支了成长性。还有,一些银行股漠视市场承受力的过度融资倾向,到头来把有兴趣投资股市的投资者都吓退了,那还有什么可持续发展可言?

在市场化发行中出现的一夜暴富的亿万富翁越多,打新炒新的投资者的亏损面也就越大,管理费旱涝保收的基金发行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市场的整体稳定水平就越差。这里的问题显然并不在于证券化率水平提高得快不快,市场架构层次的健全不健全,或者说市场化程度的高不高,而是因为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倾向长期得不到纠正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投资人缺少获得投资回报的基本权利。

其实,当发行人保荐人说高价发行有理,高市盈率有理,超募有理,银行说大规模再融资有理,ST说壳炒作有理,大股东说不分红少分红有理,基金说亏损有理的时候,表达的是强势利益团体的意志,却没有稍稍考虑过弱势群体的感受。这些强势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和在市场的话语权,尤其需要高度警惕。

资本市场需要的“包容性增长”,并不是简单排斥融资,而是主张合理和适度融资;并不是一味反对大机构大资金大股东的利益诉求,而是主张在公平的条件下更多地照顾和维护中小股东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为他们在获得资金与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利益表达方式上总是处在弱势地位。资本市场需要“包容性增长”,并不是不要发展,拒绝扩容,厌恶创新,拒绝接轨,而是希望在任何时候、任何发展阶段都要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说,资本市场一切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都不能没有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一份。

这才是资本市场市场化众望所归的真谛。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7364e14daf8aafb27f85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