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海门和谐社会建设是以国家为例--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海门实践”高级研讨会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对H._海门论文

海门和谐社会构建成全国范例——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在京举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暨“海门实践”高层研讨会,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高度评价海门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门论文,中央党校论文,和谐社会论文,在京论文,范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月15日,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在京举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暨“海门实践”高层研讨会。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及中组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民政部、建设部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研讨会,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的有关领导等参加研讨会。

李君如指出,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他充分肯定了海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意义,提出对海门经验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他说,海门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形成了五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一是较好地处理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二是处理了改革与疏导的关系;三是架构了预警和善后的格局;四是形成了政府善治与诚信的体系;五是体现了为民和育民相结合的理念。他认为,海门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中计划早、标准高、效果好、经验典型,“海门实践”在全国推广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近两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提出了“和谐海门”的发展理念,并以争创苏中苏北和谐社会建设的首善之市为目标,成立了“和谐海门课题组”,在总结自身实践的基础上,从市情出发,出台了15万字的《和谐海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工程方案》,使“和谐海门”从理念变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和可测评的指标,为全市人民提供“触摸”和谐的量化工具。其中《和谐海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创建的机制及实施的和谐机关、和谐新农村等十大创建工程等,较好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海门两者之间的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转化,可操作性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海门实践”。

会议由中央党校科社部主任严书翰主持,江苏省党校副校长王庆五宣读贺信,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小平在研讨会上致词,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南通包括海门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海门市委书记曹斌在会上介绍了海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关情况。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77da378315ddac8f1b0644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