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58-01
本学期我担任了小学高段校本课程——古诗词鉴赏。第一堂课学生就问我:“老师,我们要背很多古诗吗?”为了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我告诉学生我们是欣赏的,不是背诵的。我认为现在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神圣化”,变成背诵大赛了。很多家长和老师会对孩子说:“你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你只要把它背出来,这其实是说不通的”。大量的案例证明,很多小孩子背了100首、200首,如果不理解马上就会遗忘掉,因为这就相当于背了一个符号,不具有任何意义。任何的学习,包括古诗词、现代诗、小说,甚至数学,学习如果只是和记忆挂钩,不和理解、感受、情感结合起来,其实是“反人性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学古诗词无非就是为了感受古人生活得是多么有趣味,生活得是多么有格调,学生们需要去走进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我在课堂上没有一首一首诗去逐一扣字,扣词,翻译,背诵。而我换了一种方式讲故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讲苏东坡时,把苏轼的生平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组合变成一册小故事,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在不同时期他的创作背景,及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之后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放在一起,学生结合故事理解诗词,学生们可以从他的诗中知道面对困难他是怎么去处理的,而不仅仅是把这些符号背下来。
我的课堂里,古诗词不是用来背的,是用来欣赏的。学李白诗词的时候,学生们需要把李白的生平当故事一样理解了,还要做成“李白远游图”。孩子们的整理能力其实很强,把李白远游的一次次路线都在地图上标明了出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明白:为什么这个时期他的诗中充满豪气?之后又郁郁不得志?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觉得诗词不是高高在上的,只不过是古人用那时的语言记录他们的思想而已。平仄和格律也没有那么艰深,不一定非要用当时的平仄和格律来读诗,默读也可以,写不出古诗词也可以,只需要感受出古人是在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生活,而我们现在也可以。
并且欣赏的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克服信息碎片化的过程。我们现在拿出手机,没有前因后果地就会接收到各种信息和结论,“哪些东西不能吃,哪种学习方法是最好的……”在这些决断化、碎片化的信息里一个人会丧失自己的思考能力。古诗词也是一样,如果每首都是机械性地记忆下来,那么背300首和30首没什么区别。
通过欣赏古诗词,学生感受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及时人生经历多么艰难但诗的意境必须要美。其实学生把诗词中的意向用于自己的文章,发现原来孩子们都是“诗人”。渐渐的学生喜欢听我讲古人的故事,也喜欢赏古诗词了。
论文作者:杨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7bbfcb6b98599ce4bbe7be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