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保障制度理应率先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社会保障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未来的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架
首先是丰富完善社会保障的内容。
第二是社会保障的覆盖。现代化北京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要广,应当覆盖的都要纳入进来。首先是城乡覆盖面和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覆盖面。第二是经济覆盖面,包括按产业划分、按部门划分和按经济类型划分的覆盖面。
第三是社会保障的水平。制定各项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标准,使其具有可比性。如果说北京在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届时人均社会保障水平至少应达到下中等发达水平。
第四是社会保障的管理。北京现代化的社会保障的管理要科学化、社会化、要实行战略管理。
第五是社会保障的法律。北京要遵循全国规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同时现在已有各项地方性的社会保障单项法律法规。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以后,社会保障的法律应当完整统一,以便更好地依法行政、依法保障。
未来北京社会保障制度现代化之路
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要率先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许多工作,要在观念上创新。
首先是社会保障的筹资创新。
笔者建议可以建立全国及地方的社会保障准备基金;对北京市来说,就是建立“北京社会保障准备基金”。准备基金同积累制、部分积累制相比,有相同之处,又比之更稳定、更制度化,它是法定的、专款专用的准备性货币,成为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货币体系和财政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是社会保障的产业创新。社会保障基金要能够保值增值,就必须有一定的相关产业发展为基础。利用社会保障准备基金,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有关的产业投资,保证只赚不赔。还可以让社会保障活动产业化,从微利开始,逐渐扩大盈利,使社会保障从单纯支出到有收有支,再到收大于支。
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发展老年产业和社会服务。
第三是社会保障的体制创新。
北京市毕竟只有1000多万人,可以率先建立适应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创新。
社会保障主要是社会分配制度问题。
现在看来,需要从社会总产品的预先扣除——初次分配——再分配整个分配环节中设立社会保障项目。这里的问题在于初次分配一般指物质生产领域分配,但社会保障对象也是过去或曾经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也应参加初次分配。这是对整个分配制度的创新考虑。
最后是社会保障的管理创新。社会保障应实行战略管理,有分工有合作,处理好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把近期管理与长期管理结合起来。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82be482558686f16fc27fe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