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与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电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核电事业在当今世界还有争议,核电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公众不理解。一些国家的“绿色组织”把反核当成重要使命。而从事核能研究的专家和一些环保专家又坚定地告诉大家,核能为改善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让我们把核电厂与火电厂做一比较。 一座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100万千瓦火电厂,每天向环境中排放数十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1000吨左右的煤灰煤渣,在厂区周围每平方公里范围每月降下十吨左右的尘埃。此外,大电厂每年还会排出几十吨会使人慢性中毒的重金属,如砷、锌、铜、铅、汞等及铀、钍、镭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严重的是燃烧一吨煤就会产生0.3克左右的苯并芘。这种物质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二恶英”里就含有这种物质。在每1千立方米的空气里苯并芘的含量增加1微克,肺癌发生率就增加5%~10%。全球每年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工燃料而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200亿吨,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环保专家指出如按目前趋势发展下去,再过500~1000年,地球上将出现灭绝人类等一切生命活动的高温。还有那些废气与雨水结合造成危害严重的酸雨,酸雨仅在欧洲造成的损失每年就高达500~650亿美元。
核电厂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它不象火电厂那样排出大量烟尘、二氧化硫等有毒的化学物质,而且向环境释放出的放射线也只有火电厂的几分之一。我国正在运行中的两座核电站对周围的照射每年不超过0.00025希沃特,远低于0.001希沃特规定标准,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有人算过一笔帐,如果目前世界上的核电全部用传统的火电替代,那将会增加3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面对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1985年十几个欧洲国家签订了第一个限制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国际协议,环保专家一致认为增加核电能以防止酸雨。1980年至1986年间,法国发电量增加4%,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却减少了一半,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电比例由24%上升到了70%。
从目前来看,利用核能无疑是使能源持续发展的最好途径。在“九五”期间,我国将建四座核电站八台机组共660万千瓦,预期在2000年~2005年相继建成投产。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84b66d944bb4fbc9dfa7ea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