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果农傍着标准挣大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果农论文,标准论文,挣大钱论文,昌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昌平区从1999年开始实施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由于实行了无化肥、无污染的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去年,经国家质检所检测,每公斤苹果的农药残留量只有国家限量标准的1‰,并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验收,在全国首批获得“苹果标准化示范区”荣誉称号。2002年10月19日,昌平区被授予“国家苹果标准化示范区”铜匾,这是北京市的第一家。
按国家标准生产的苹果什么样?准确的描述是:着色面积80%以上,单果重25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14,果实硬度不低于11,总酸量不高于0.4。
北京市标准委员会的有关同志说,美国生产的蛇果在北京市场最高卖到40元1公斤,主要就是得益于规范化生产。我国加入WTO以后,实施标准化生产,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渠道。
昌平区南邵镇三合庄果园,2000年30亩苹果平均亩产达6500公斤,可优质果率不足10%,亩收入不足0.4万元。还是这片果园,由于从去年开始按国家标准管理并生产苹果,平均亩产虽然不足2500公斤,优质果率却高达85%以上,亩收入超过1.4万元。
在昌平全区,实施标准化生产的3万亩苹果,生产总值达到7800多万元,较标准化技术实施前增加3000多万元。
昌平是北京市的苹果主产区,苹果特别是红富士苹果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全区5万亩苹果主要分布在50多公里的燕山山脉山前暖带。当地年日照时数达2667小时,比日本著名苹果生产区青森县、岩手县要高500多小时。
实施标准化生产,昌平区主抓了6项关键技术环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整树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严格疏定果,实行“优生优育”;套袋;铺反光膜;摘叶转果。每个苹果在采摘前,至少经了5遍手。
仅以着色为例:树冠下铺上了银灰色的反光膜,以促进树膛内部苹果的着色;为了不让树叶遮住阳光影响着色,果实周围的树叶都要被摘掉,摘叶量占了全树的1/4;即便是果蒂部枝条挡住的一小部分,也要人工转转果,以均匀着色。
标准化生产让昌平果农尝到了甜头,集体和个人纷纷扩大苹果种植面积。他们花了3年时间使3万亩苹果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剩下的2万亩,也准备在5年内实现标准化生产,让果农全部傍上标准化生产这个“科技大款”。
联系电话:010-84239075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8616c1c5d1ca3de956fea5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