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县开展“文明结对,城乡联动”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山县论文,云南省论文,城乡论文,结对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5月云南省文山县在全县拉开了“文明结对,城乡联动”活动的帷幕。
“文明结对”要求文明单位带动结对村寨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就是要把优良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着力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文明单位积极指导结对村寨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通过开展活动,使结对村寨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提高,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助人为乐、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文明结对主要解决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侧重于智力帮扶。结对单位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自立意识,向他们传输“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观念,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诚心为村民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调动村民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破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村民的自我发展和科技致富意识不断增强。
脏、乱、差现象一直是困扰村容村貌治理的难题。文明单位把引导培养村民卫生文明生活习惯与治理脏、乱、差相结合,紧紧围绕人的素质提高,大力开展树新风、破旧俗、改陋习活动,做到人畜分居,规范了“三堆”(即:柴堆、草堆、粪堆)。开化镇小石洞,马塘镇新开田,小街镇三家寨,红甸乡席草寨,秉烈乡下树棋等一些村寨相继建立了卫生清扫制度,实施了“四位一体”的厨、厕改造,对村民卫生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昔日粪草成堆的村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展示了农村新形象。
文明单位通过深入村寨调查了解,结合单位和村寨实际,尽其所能,倾力为结对村寨办实事。文山州烟叶复烤厂筹集23000余元资金,为新街乡老寨村119户村民接通了可接收到33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的闭路电视,出资25000余元为该村接通了长5000米的引水管,从后山箐水源点引水进村,并在原有水池旁边新建了一个60立方米的蓄水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出资48000元,州移动公司出资8000元资助追栗街镇下熊洞村的小康示范村建设和帮助修建了300立方米蓄水池。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862a38e3f7649f351c2e40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