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讨论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验研究论文,化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内容所无法取代的。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的,特别是“实验研究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本文就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质与同行们进行研究讨论。
一、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教材演示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NaOH溶液2mL,滴入2%溶液4滴~6滴,振荡。然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到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附图
多年来,已习惯于用上述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然而这种表达式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且与实验步骤产生下列矛盾。
实验操作中NaOH显然是大大过量的,那么,NaOH为什么要过量?它是必需的反应物吗?
附图
二、葡萄糖与的反应
[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加5%溶液4滴~5滴。可以观察到淡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立即加入10%葡萄糖溶液2mL,加热后,可以观察到有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生成。
葡萄糖具有醛基,被氧化成羧基,葡萄糖变为葡萄糖酸。这个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表示如下:
附图
三、“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含义
新制的沉淀因有较大面积,反应活性强。但从以上两例讨论我们可以得出“新制的氢氧化铜”的主要含义是:沉淀与NaOH的混合物。
下面两个实验更能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性。
实验一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与溶液混合后,倾去清液,得到新鲜的淡蓝色
沉淀,放置隔夜后,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无红色沉淀产生,再加入2mL1O%NaOH溶液,加热,产生红色沉淀。
实验二 大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5滴溶液,再加入甲酸溶液,调节pH至8~9,加热,无红色沉淀。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3,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因此,把“新制的氢氧化铜沉淀”说成“新鲜的氢氧化铜沉淀”是片面的。同样,“用沉淀”检验醛基来鉴别甲酸、乙酸、乙醛、葡萄糖的提法也是欠妥的。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8861f6ab5366d2789b02b9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