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左右逢源论文

左右逢源

□ 王 蒙

孟子讲:“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同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这本来是好话,是说人的学问积累得深了,得了道,居之安,有了定力啦,可以俯拾即是,无往而不通,无往而不胜。左右逢源,指的是得心应手,是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

问题是当他老人家的名言变成了成语,被亿万民人挂到嘴上以后,“左右逢源”一语生发出了左右通吃、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狡猾善变等贬义。

是不是由于老百姓在社会上看到的两面派不乏其人,而看到的大才、大学问家太少了呢?一般地说,民人容易滑向经验主义,圣人容易走成教条主义。还在于,学问高、大、上、深的左右逢源,与做人老练乃至滑头的左右逢源,老百姓确实不易分清。学问深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常常分不清楚。学问大与装腔作势分不清楚,周到全面与公关手段也分不清。还有登高望远与大言欺世,还是分不清楚。

关于写话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1.对于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开始规范运用汉字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并善于表达的习惯,从而慢慢掌握运用字词句的规律。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特点,充分利用表象思维引导学生写话,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及生活中积累到的词语进行表达。

经验主义的特征之一是以己度人,以小人度君子、度圣贤、度大师,许多好话都变成了不打自招,许多赞誉都变成了嘲讽。左右逢源的遭遇还算好的。“呆若木鸡”“槁木死灰”在《庄子》中都是深沉高明无敌的精神内功、精神境界,到了民人那里呢,只能望文生义,视这些说法是指呆傻痴木、脑残智障。

阅读,稳固写作之木;写作,收获阅读之果。我们要练就慧眼,相机引领,以阅读带动中学生的写作训练,以随堂练笔促进其深度阅读,让学生在相得益彰的读写练习中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其语言素养的培养,势必事半功倍。

不知道这算不算传播学的一个规律,传播就要改造,普及难免降格,流行常常俗化,从化大众的愿望出发而孜孜不倦地努力,也许会被传播浅薄化。

(摘自《读书》)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8a1905200e0c10aaf5d9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