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264100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学习。可以说,善教者必善问。那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呢?
一、提问要“趣”,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热点和身边的生活现象来发问,还可运用诗词、故事、小品来设计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也能充分调动起来。
如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时,引入画家为独眼、瘸腿的国王画像的故事。甲画家想美化国王,没有画出国王的独眼、瘸腿而被杀。乙画家汲取甲的教训,如实地画出了国王的独眼、瘸腿,结果因为“丑化”了国王遭到了与甲相同的命运。现在轮到丙了,他肯定不想被杀,那他该怎么办呢?一问即出,教室里顿时“活”了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打开,通过思考、想象、推断出多种答案。这时老师因势利导,继续提问:什么是创新?为何要培养创新精神?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这一切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他们迫切想知道答案,那么本节课教与学的目标就变得十分轻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问要“巧”,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
如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我有意设置了两个问题:桔子刚上市,价格较高,随着市场上供应量的增加,价格就会逐渐下降,因此,供求决定价格?橘子的价格再高高不过金子的价格,为什么?这样,教师在学生最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先入为主的错误得以纠正。
三、提问要“精”,激发思维的层次性
问题设计的“精”,是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可思性。由常问“是什么”向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办”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如学习“永恒的民族精神”时,我提出了如下问题:
你知道“嫦娥”有多少?看到“嫦娥”成功发射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从“嫦娥”背后的“英雄”身上看到了哪些精神品质?如何看待我们身边的抵制日货?
这样的设计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重点,达到了问得精、想得深的效果。
总之,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特点,高度重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充分发挥“问题”的“导火线”作用,促成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论文作者:刘亚妮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8af394cc6a4d0eefc7482f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