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人才”不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我国基础教育实际培养目标的批判性分析_人才论文

“人才”不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我国基础教育实然培养目标的批判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培养目标论文,批判性论文,我国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者在《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5期上撰文指出: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人才,这似乎已是一个常识问题。我国一些重要的教育法规和文件中,对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人而非人才作了明确的回答。然而,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我国基础教育却是在以人才为培养目标。这无疑背离了基础教育的基本使命和发展趋势。从学理的层面分析,基础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不过是一种天真的、拔苗助长式的幻想,必将把我国基础教育带向歧路。作者认为,“人才”之所以不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因为:①从教育目的来看,基础教育培养“人才”有悖于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全面发展的其他方面,智育至上,而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被置于从属和点缀的地位。②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来看,“人才”目标论不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实际。中小学生最大的特征在于发展性。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个性的形成阶段,处于多方面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加之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特别的关照。但这一需要特别关照的群体,却被我国的基础教育赋予了成才的任务,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以下恶果:开展专业化的训练,错过了开发学生其他潜能的关键期,造成了教育在开发其他潜能上的滞后和低效;重视以造就升学“人才”为目的的应试训练,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③从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看,“人才论”明显有悖于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宗旨。基础教育本质是为了满足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继续学习之需要而进行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是一生成长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基础教育应该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应该实施的是基本的、普通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不同于高等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处处充满了选拔“优秀”、淘汰“落后”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现象。这无疑是以造就少部分升学者为目标,忽视了每一个人发展的基本需要,更在发展的素质要求上偏重于知识,在事实上损伤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大厦。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080dba91c0fcb2323c4bd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