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果冲击波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击波论文,启示论文,台湾水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台湾地区水果进口已步入常规化贸易。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城市也陆续迎来台湾地区水果。北京的市民在超市也可以买到台湾地区的芭乐、青柠檬、黄柠檬、杨桃、茂谷柑等水果。
许多市民把对台湾地区水果的印象归结为五个字:“好吃、新鲜、贵”。业内人士也表示,台湾地区水果出现给大陆果农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台湾农业比较注重科技含量。近年来,台湾地区水果品种改良十分成功,不少品种已经推广种植。另外,台湾地区水果业比较善于利用园艺技术等来调节产期,不但调节了市场供给、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还使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台湾地区农业协会的指导人员还按标准化生产规范向果农提供技术经营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确保了水果具有统一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对于一些特定的水果,协会还会规定收成日期,以避免水果被过早地采摘下来。这种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就是水果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台湾地区农业企业大多数采取“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产品经过整理、加工、冷藏后全部出口,而大陆许多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分散型,市场化程度低,农户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较薄弱,在“农业订单”中经常出现履行率低、纠纷多的现象,尚未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台湾地区的果农,大部分都有上网的习惯,家家开通网络,同时,与当地果协保持密切联系,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相比之下,大陆果农鲜有网络资源,与市场联系不紧,影响市场拓展。
台湾的水果非常注重品牌建设,对于果农来说,最好有原产地域和品牌两重的保护。特别是自有品牌的建立和保护在国际上备受推崇。
最近台湾地区果农在网络上互相切磋某发达国家最近研究的水果保鲜法——“冷温高湿储藏法”。其具体做法是:把冷库的温度调到0~1℃,湿度调到95%,并注入负离子和臭氧的混合气体。这种新保鲜法同以往的方法比,桃、葡萄和梨等的保鲜时间可延长5倍。台湾地区果农还根据当地水果的特点做了一些修正。
联系电话:0311-5815432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141a7e600c30d89da8472b5.html